前言:根据乡联青总会前任会长林金宋的说法,在全国性华团历史上,有史料可查的,最早、最先在全国性华团闹双胞胎的是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,开山鼻祖是陈志成和陈友信。根据由李雄之、陈徽治博士与林水豪博士所编写的《乡联青总会(现改名为宗乡亲总会)会史》一册,陈志成是当年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的主催与发动人之一,陈友信是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的第一届主席。由此证明,历史早已经给陈友信定位,他就是分化华团的“创始者”,也是华团闹双胞的“祖师爷”。
郭仁德老先生遗著:《华团之谜》--第七章《山头之争》
宗乡青总会是简称,全名是“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”,前身叫乡联青,成立迄今有25年(1985-2010)。根据其会史编写,内容记载着:
乡联青总会注册前,叫作“乡联青联络工委会”,简称乡联青,于1985年4月19日成立,参与者约有10个乡青总团。
第一届主席赖念群(嘉联青);第二届主席陈志成(榕联青);第三届主席练金华(嘉联青);第4届主席翁清玉(福联青);第5届主席陈志成(榕联青)。
从1985年成立乡联青联络工委会起,他们就积极筹备注册,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成为法人团体,经过10年不懈努力策划争取,终于成功在1994年6月28日获得社团注册局正式批准,并于同年12月18日举行成立大会,正式成立“马来西亚乡联青总会”,选出了新届中委会。
总会长陈友信(吉隆坡华团青年会),任期1994至1996年。
1997年至1999年总会长是林金宋(客总青)。
2000年至2003年总会长是洪来喜(洪氏总青)
2003年至2006年总会长仍是洪来喜。
(备注:现任总会长是颜天禄)。
这个全国性青年团体是由华社乡会青年团汇合而成,会员对象涵盖地缘性与血缘性的总团,并开放给全体大马华青(年龄在15岁至40岁之间)。申请加入者必须遵守下列2项原则:(一)如属乡青(宗乡青)代表,必须得到所属会馆的会长或青年团团长的签名盖章推荐。(二)如属无乡会或乡团背景者,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加入任何一间乡会,否则不得参选。
这个青年团体在2004年7月30日,被接纳成为国家青年理事会成员,象征着乡联青运动已被纳入国家青年体育运动的主流。这正是乡会青年团汇合成立这个青年组织以来所要达致的目标。
(四)闹双胞胎案的起因
根据李雄之、林徽治博士、林水豪博士所编写的《乡联青总会会史》,闹双胞胎的起因是这样的。
1997年,林金宋在陈友信任满後,接任总会长职,数个月之后,即1998年2月5日的乡联青新春团拜上,顾问陈志成的致词,引发了以后闹双胞的风波。
陈志成是该会发起人,前主席,也是顾问,他在新春团拜上发言批评乡联青近年来活动日渐减少,特别是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活动不见踪影。
过后,乡联青中委陈伟东(陈氏书院青年团团长)发表文告澄清,说乡联青的确有举办过许多活动,只是陈志成不知道吧了。
新闻见报后,乡联青一些人突然联名上书总会长林金宋,要求召开紧急避委会讨论,并向总会长施压,以纪律行动对付陈伟东。
(五)谁制造双胞胎案风波
1998年3月29日乡联青召开中委会,由於人数不足而流会,在会上有人讨论陈伟东发表的文告,有几位坚持要总会长对付陈伟东。
但是,总会长 基於陈志成与陈伟东这两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乡联青,而且陈伟东也没有触犯纪律的行动,故而拒绝了这几个人对付陈伟东的要求。
同年4月3日,乡联青中委会有6人集体辞职,引发了一场内部大地震。这6人是:
署理总会长陈育顺(非会馆代表);总秘书潘庆松(非会馆代表);总财政莫文翔(海南青);副总财政骆荣财(非会馆代表);副总秘书谢得胜(潮州青)及中委刘国蟾(龙岗青)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6 人在当年有3位不是来自乡团青年组织,在陈友信领导时期,是来自雪州或吉隆坡青年支会的代表,经过调解,这6人仍执意辞职。同年4月26日,乡联青召开中委会,大多数中委要求,应对辞职6人在报章上公开破坏乡联青名誉行为一事,采取纪律行动。但是,总会长林金宋基於乡联青总会是大家庭,而吁请中委会挽留6人。本来,中委会多数成员是建议要“6人收回辞职信”,但在总会长的劝告下,才通过挽留6人。
随后,中委会去函挽留这6 人,但是,没有回应。最后,乡联青总会纪律委员会开会,通过无限期冻结这6人的会员籍。由於这6人的辞职,中委会在同年6月6日重组,填补空缺:署理总会长由高家智(高州总青)填补;两个副会长由温奉州(广西总青)与林良发(林联青)填补;总秘书高家智(高州总青);总财政何金泉(何氏总青);副总秘书潘宝仑(嘉联青);副总财政洪来喜(六桂总青)。
在这期间,顾问翁清玉,陈志成都先后在报章上发言。翁清玉表示,如果乡联青总会的内部问题无法获得妥善解决,不排除通过“乡联青工委会”成立“宗乡联青”的可能性。辞去总秘书职的潘庆松也清楚表明,他们6人的集体辞职,是为了要促成另一个宗乡青会青年组织的成立。(上述这些重要人物的发言与表示,都有剪报资料为证。)
可是,闹双胞胎的起因是在1988年间发生,但是,真正出现双胞胎案的日期却在2001年,迟了3年才另起炉灶,另立新山头,而且新山头的另立,似乎没有也不能引起评论界的关注,是另一奇事。
而编写《乡联青总会会史》的人士,却这么说道:“乡联青辞职风波的意图,明显是企图另立山头,取而代之。但是,当时此举却受到华社一致批评,因此,一些人只好按兵不动。但是,在各界的情绪冷却后,终在2001年,他们另起炉灶,联合几个乡团青总团来成立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(简称乡青总团)。”
另外,乡联青总会在6人集体辞职后,仍邀请陈友信、陈志成、翁清玉等,出任会务顾问,但3人在后来都辞去顾问一职,脱离他们有份发起的乡联青总会组织。
针对乡联青闹双胞胎事件,乡联青一批元第都有提出批评,也指有人正在歪曲乡联青历史,有人暗中流传一份名为《华团青年运动简史》的传单,引起外界人士对乡联青的误解。
乡联青前任副总会长林良发,在2003年12月4日向报界表示:“新成产的乡青总团(首任主席陈友信),不论在组织结构、宗旨及招收会员方面,有与原乡联青总会相似,形成宗乡青组织闹双胞。
(六)为华社地位作出审思
与此同时,乡联青总会也发函给新成立的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,主动提出双方进行整合的建议,以寻求国内宗乡青团体的大团结。
会史这么写着:“惟该项建议并未受到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的回应。”
而会史对这闹双胞胎风波所作出的痛定思痛,表明是采取了这个态度来应付:
面对闹双胞的分裂力量,从中领悟到一个团体的代表性并非必然,假如自己做不好,迟早会有其他团体取而代之。因此,宗乡亲在痛定思痛后,不断自我定佼、自我鞭策、发奋图强。
会史这么总结道,他们的努力、奋发图强,终於得到全国33个总团的认同和参与,比起之前的11个总团参与,整整成长了300%。
乡联青总会的会史与前任总会长的说法,是否企图冤枉?人们也不妨冷静反思,也可追查是否属实。
也许,当年的乡联青,在陈友信领导时期,允许让非会馆代表出现并担任高职,就是一个错误的措施。而陈志成、陈友信、翁清玉等,在发起成立乡联青总会,及争取注册成功的过程中,都分别出任主席职位,直到后来出现新人接任领导之后,才在6人辞职风波的理由下另起炉灶,另成立一个非注册的“乡青总团联谊会”,算不算是闹双胞胎?若撇开个人集团利益、政见、派系与意识形态之见,历史自有公论。
(全文完)